
这是应丰云老师的邀请制作的基础训练排局
围棋以及人工智能
陈老师:
您好!经常看到您的文章,特别在规则方面特别有启发。要说向我请教,实在是不敢当。
编程其实也是一种制定规则的思维活动,所以在这个方面有相同之处。日本计算机先驱池田先生,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我曾在日本富士通的纪念馆中看到很大比例的场地用于纪念池田先生,其中有几个纪念物品,《池田规则》和围棋名誉七段段位证书引起我的注意,这是因为池田先生发现了日本规则中自相矛盾之处,对日本规则的改进有重要贡献。因此我想在于在发现一个系统中的逻辑错误方面,搞数理方面的人应该更加擅长一些。
围棋规则,其实最重要的分歧在于计算胜负的方法,我认为计算方法实际上有两种,中国古规则,只计棋子 2 日本规则 只计目数,大家有个错误的看法,还棋头是中国规则的附加部分,其实,还棋头是中国规则中满而不溢的核心理念,动摇这个理念,那么中国规则就不存在了。所谓现代的中国规则,只能说是日本规则的变种,核心理念是数目法,还有继承了一些中国规则的皮毛。
从历史上来看,目前的中国规则实际上也是向日本规则靠拢,甚至说得过分点是向日本规则臣服的一个结果,我们对于中国古规则与目前规则进行胜负的对比,可以发现,判定胜败的差异显然大于与日本规则的对比,从这个简单的事实可以说明现代中国规则与日本规则类似。
对于一种竞技来讲,我认为规则略微有些矛盾无伤大雅,但是对于人工智能围棋的意义来讲,对于中国文化来讲,正本清源是非常重要的。
以我们研究所目前对围棋研究的进展来讲,我个人抱有计算机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内达到人类的水平的乐观态度,通过研究计算机下围棋,可能会对人工智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想您可以想象,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对世界带来如何巨大的冲击。
换一个角度讲,中国文化中的围棋,它所具有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个人体验,中国人把围棋视为一种教育方法更多一些,而现在计算机界的看法,也认为围棋很有可能是打开人工智能之门的一把钥匙,从具体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围棋的思考方法与更强调推理计算的象棋或者数理逻辑的思考方式不同,围棋更加强调对事物抽象的能力,而抽象能力才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功能。
我在CSDN上写过一篇文章<<计算机围棋-神喻的召唤>>,将围棋比喻为围棋是神对人类的启发,可能有些用词夸张了,但是,如果真的通过围棋打开了人工智能的大门,那么围棋是“神喻”的猜想也将被证实,我个人是对此怀有坚定的信仰的,所以不能接受围棋规则的不完整。而围棋规则对于“神喻”这样具有神圣感称号来讲,显然,唯一的,完满的规则是必然需要的,更何况这个规则早已存在,但竟然被后人改的面目全非。
从文化的源流来讲,围棋出自河书洛图这个神话传说中的物品的直接派生,五行八卦这些我还真看不出跟河书洛图有什么直接联系,这就是我用神喻来形容围棋的一个理由,而同时我也在道德经中找到了与中国古规则相印证的基本观念。
道德经开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一个对世间万物之间关系的抽象,由于抽象的程度太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而围棋却可以完美直观的进行诠释。一生二是指从混沌中诞生虚与实,(在围棋上表示为有子或者无子,数学的0和非0),而二生三指“实”中包含的正负两个概念(围棋为黑白,数学为正数和负数),有了空,黑、白这三个基本元素,围棋棋子就组成了千万形状的棋块,然后是双方棋块之间产生了种种关系,所以在三生万物上,围棋无疑是最好的诠释,而数学在表示这句话方面显然还缺乏一些直观性。
在数子规则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规则仍然保持着空、黑、白这三个基本要素,但是在现代围棋规则中,其实仅剩了黑白这两个元素。也就是说我们只重视实的功用,而忽略了虚的功用,而在老庄思想中,虚空是被重点强调的元素,其中一个庄子的比喻让我影响深刻,他说一个杯子,杯子的“空”才是它的功用,而围棋中,至关重要的恰恰是眼。虚空是0,是一切的起源,是构成物质特性的重要特征,所以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数子法中取消“空”这个概念,逻辑错误是明显的。
这个是中国古规则的数子图,双方的两个眼,是真正的0,“空”,所以从数学的方来看,0是不影响结果的。
当我们去掉“空”这个概念的时候,围棋的变化显然是减少了,就像我们不承认杯子的“空”的作用。
最后我想说在现代中国规则中,还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由于全同禁止的规则在操作性方面的困难(使用计算机就很容易解决了),加入了多劫循环判和的规则,结果此规则引发了下面问题,据我所知,目前规则是硬性判定白死。
但这样的话,
将5路盘的白棋判定为死棋的理由应该更为充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规则应该越少越好,否则冲突的可能性会增加。
现代的围棋规则,特别是日本规则增加了太多的特例和人为规则,虽然围目的理念有其合理处,但是与三生万物这样的万物本源相比,差之何止万里。
围棋利用三种基础元素进行聚合,从低级结构到高级结构的这种不断的提高其抽象层次级的方式是宇宙为什么会诞生意识的一个解答,也就是宇宙自组织法则,我利用从人工智能围棋研究中得出的应该如何进行知识组织方式被我用于训练(其实我觉得是对人类的编程)我的学生和我自己,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逻辑矛盾的错误减少很多),因此我比较有把握的说围棋的确是因为教育而被创造出来的,它能够教导人如何去组织和建立正确的知识结构,作为三生万物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连这个都放弃了,那围棋就仅仅是博弈小道而已。
======================================================================
关于日本围棋的无目双活,关键是解决对围棋死活的问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会涉及到死活判定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太难,但是要完整解决死活确认的问题就比较难了。其实从这个道理就可以推出,我们很难教会初学者‘地’的概念,因为他们都不能理解死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程序无法自己进行胜负判定的原因。所以在描述围棋规则的时候,需要用简单直观的公理来进行表述才能算一句话,我看围棋规则里面可能只有填满计点、全同禁止算是简单直观,提证死活则很复杂了,而对‘地’的解释,邻子为地这句话会遇上邻死子为不为空的诘难,而要解释死活问题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所以去掉‘地’这个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计算机本质是在几个基本公理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所以找出基本公理程序就很容易处理了,比如果围棋真的回到填满计点的方式上,程序判定将异常简单,数盘面黑白子数的差就行了。
余平 2.15